fbpx

自律神經失調治療時,該如何評估是否需要換醫生?(中西醫適用)

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進行時,大家可能因為對醫生的信任度不高,所以,時常會有不安心的狀態,想要知道是否需要換醫生。換醫生若是換得不恰當,對自己沒有好處,還會有害處。今天就來談談為何要評估是否需要換醫生,以及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需要換醫生了。

為何要評估是否需要換醫生?

在這七八年的時間裡,觀察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讀者在治療時有以下幾種現象

  1. 逛醫生:這類讀者,個性太過急躁,對治療也沒有正確認知,短短一兩週、一個月、兩個月,沒有「完全康復」,就直接把醫生換掉了。於是到處逛醫生卻從來沒有進入穩定治療,病情當然也就沒有進步,然後還怪台灣醫生太爛,都沒人會治療自律神經失調。
  2. 猶豫不決:這類讀者,雖沒有在短期內換醫生,但是不信任醫生,一直在想要不要換醫生,吃藥吃得很焦慮,把治療效果都破壞光了,病情當然也沒有什麼進步。
  3. 傻傻不換醫生:這類讀者,有的是沒勇氣換醫生,有的是以為只能這樣了,有的是得過且過,懶得換醫生,總之,六年、八年、十年都是同一個醫生,這麼久時間沒康復,都沒做點不同的決定。

這三種狀況,都是不OK的,太快換醫生、太慢換醫生、不換醫生卻不安心治療,都達不到大家想快快康復的目標。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評估是否需要換醫生的原因了,換醫生的時機得恰當得宜。那怎麼樣可以換醫生換得剛剛好呢?我將這些年自己的經驗,以及輔導讀者的經驗做個歸納整理,盡可能給大家提供一個明確的步驟和標準。

評估步驟1:確認藥方,按照藥方吃藥

首先要確認藥方中有「主要治療的藥物」,也就是抗憂鬱藥物。你可以到這篇「自律神經失調,常用治療藥物說明一覽表」中查看,你的藥方是否包含「主要治療的藥物」。如果有,就繼續看下面的步驟,如果沒有,那可能就要考慮換醫生了。

這一個步驟非常重要,為什麼一定要按照藥方吃藥,我自己當醫生,挑藥吃不行嗎?我自己調整一點劑量不行嗎?我覺得我自己當醫生很厲害啊!這樣行不行,讓我們來看個例子。

今天假設我們要做一道糖醋里肌,上網找了食譜,食譜中一定會有明確的份量,像下面這張圖。

如果我們擅自調整這個食譜的配方會發生什麼情形

  1. 白醋減少為1大匙:酸味不足
  2. 砂糖增加為5大匙:太甜
  3. 番茄醬不加:最精華的味道不見了

不管你要動哪一項,都會變得味道不足,並且,你根本就不知道若是按照食譜的精確份量做出來會是什麼味道,那你又憑什麼去說這個食譜不好?

再回來看我們的治療藥方,我在「【自律神經失調】治療藥物吃了有副作用怎麼辦?-談治療初期的試藥階段(中西醫皆適用)」中說過,一個有效治療的藥方必須有以下幾個要素:

  1. 有效的藥物組合:這是指對症下藥,自律神經失調的種類繁多。
  2. 有效的劑量:這是根據病人個人體質承受度、體重、病情等非常個人化的指標而產生的劑量。
  3. 最佳服藥時間:這是根據病人病情狀態而訂的個人化時間表

這三個要素所訂出來的藥方,就跟食譜一樣。你自己擅自動了任何一項,都會失去藥方、食譜原本的效果,那你怎麼會知道它原本的效果好不好?

我曾經看過不少讀者,自己挑藥吃,把唯一具有治療自律神經效果的那顆抗憂鬱藥物給停掉了,只吃跟止痛藥一樣的抗焦慮藥物,然後來跟我說醫生好像不行,沒有用,ˊ這麼久都沒好。你自己愛當醫生亂搞藥方,那麼你要怪的醫生應該是自己才對吧!因為這個調整過的藥方是你自己開的。

🔔全方位掌握自律神經失調康復資訊,歡迎參考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

吃中藥的讀者雖然沒有辦法把藥粉拆開,但是也有人會少吃一餐,或多吃一餐,這仍然是沒有按照藥方吃藥,一天該吃幾次就得吃幾次,不要自己亂搞。

回歸主題,我們要評估一個醫生的藥方有沒有用,第一個步驟,至少你得按照藥方吃藥,才能知道這個藥方原本應該有的效果對你是不是有用。

評估步驟2:給出足夠的觀察時間

這個步驟,要分成兩部份來說,因為病情不同,醫生的藥方會有所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

基本款觀察時間

這一部分是指吃中藥以及身心科藥方中,抗憂鬱藥物每天吃,抗焦慮藥物是備用而非每天吃。這是比較標準的情況,那麼,不論你是看中醫還是西醫,觀察時間大約是三個月。

為什麼是三個月,因為治療初期,不論中西醫都難免要根據病人對藥物的適應程度來調整藥方,調整到有效劑量與有效藥物組合後,至少要三週到兩個月才能開始看到「一點點改善」。

所以在這三個月內,就放下你的焦慮,安心治療,才能把治療效果最大化,而不是讓你的焦慮去減損藥效。

特殊款觀察時間

這部分是指身心科藥方中,抗憂鬱藥物以及抗焦慮藥物都是每天吃的情況。有的病人因為病情嚴重,或是病人特別不能忍受一丁點病痛,或是病人屬於太心急要看到效果的類型,醫生可能會選擇讓你每天吃抗焦慮藥物,好讓你初期的病情穩定一點,或是讓你覺得有效果,就不會逛醫生。

但是,依靠抗焦慮藥物所穩定下來的病情,是假象,因為抗焦慮藥物緩解掉你的症狀,導致無法清楚看到真正的病情,若是沒有抗焦慮藥物,那麼治療用的抗憂鬱藥物到底有沒有作用?就像你因為胃潰瘍而吃止痛藥,止痛藥麻痺了你的疼痛神經,那你就不會知道胃潰瘍到底有沒有比較好,你得停了止痛藥才知道胃還會不會痛。

所以,如果你的藥方中,抗焦慮藥物是每天吃,那就得等到醫生覺得你病情穩定,安排你把抗焦慮藥物逐漸減藥退場,完全停掉抗焦慮藥物之後,你才有機會去感覺,沒有了抗焦慮藥物,你的病情真實情況是如何。

那麼觀察時間應該從抗焦慮藥物完全停藥之後,開始觀察一個月,為什麼是一個月?因為你前面已經吃了抗憂鬱藥物一段時間了,在抗焦慮藥物完全停藥之後,不需要等待太久。

評估步驟3:評估改善情況,是否要換醫生

當觀察時間到期,我們要如何評估這個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是否有效呢?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些基本原理。我在「為什麼我已經接受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還會出現症狀?」中說過,「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是提供輔助,等待自律神經自我修復,修復多少,症狀就會減輕或消失多少」。在「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期需要多久?」中也說過,治療期至少要九個月以上,根據個人情況有所不同,可能會長達一年至兩年。

所以,在短短三個月的觀察期,我們當然不可能期望「完全康復」,那麼我們能期望什麼呢?「有一點點改善」就算治療有效,就不需要換醫生。何謂「一點點」?例如:頭暈有稍微好一點點,雖然還是暈,但是沒有到不能走路的程度。又或者是噁心有好一點點,雖然還是噁心,但是能吃得下一些東西了,不會再吞不下去。也有可能是十個症狀減少為七個症狀。

那麼如果真的「一點點改善」都沒有看到呢?請你先到「自律神經失調很難痊癒的七種人」去仔細檢視自己哪個環節沒做好。是你沒有處理當初引發生病的因素?還是你偷喝茶和咖啡?還是你吃了很多炸的?又或是你依然在做鍛鍊肌肉的訓練?

題外話,最近有位讀者,因為肚子鬆弛、突出,被誤會懷孕,很傷心,所以拼命鍛鍊腹肌,以為鍛鍊腹肌對自律神經沒什麼影響,經過我的勸說,他終於停止鍛鍊腹肌,隔天來跟我說,「身體情況立刻好一半,原來真的有影響」。奉勸大家,不要不信邪。

回歸正題,如果你檢視過了那七種因素,除了醫生的因素之外,你都確定自己有做好,卻還是在觀察期三個月後沒有看到「一點點」病情改善,那麼,你可以跟醫生討論換藥或是換醫生,這個醫生或許並不擅長你這種自律神經失調的類型。

總結

現在我們來把步驟用條列的方式看看,比較清楚明瞭。

  1. 確認藥方,按照藥方吃藥
  2. 給出足夠的觀察時間
  3. 評估改善情況

希望今天說明的步驟與標準,能夠幫助大家縮減不必要的等待時間,減少不必要的逛醫生,並且能夠安心的治療,安心對治療效果有莫大的影響,你的情緒越平穩,你的自律神經就越容易恢復平衡,你才不會一直扯治療的後腿。

如果你覺得芳喵的文章和私訊能提供幫助,願意協助網站永續營運造福更多人,以及讓芳喵能有時間在私訊中照顧讀者,歡迎打賞芳喵,打賞芳喵有很多方式,你可以用優惠價購買你需要的東西順便無痛贊助芳喵,或是直接小額贊助芳喵,不管你選擇哪一種方式,芳喵都感謝你^_^
前往打賞芳喵:https://fangcat.com/reward/

我個人臉書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資訊,所以請不要加我個人臉書。若是不想漏接最新文章、活動、溫馨提醒或想跟我私訊,你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

分享本文
芳喵

芳喵

初衷只是紀錄與分享,默默地寫著
突然發現,寫作、分享、解惑,仍然是我最熱愛的事
曾經放棄了這些
竟由生病帶領我回到這條路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