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身心症、精神官能症,如何分辨?

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身心症、精神官能症,這幾個名詞都跟情緒、壓力有關,為什麼我們需要瞭解這幾個名稱呢?其實這篇文章是應讀者要求而寫,因為當時他對自己所生的疾病沒有概念,不知道心理上的感覺也有關,結果只對醫生說了生理上的症狀,導致治療方向有偏差,也沒有做出生活上的應對。他覺得,如果能早一點知道,他就不用走這麼多冤枉路了,所以希望我能寫一篇簡單的介紹。

突然收到這樣的請求,只好把我那堆快長蜘蛛網的心理學課本拿出來,好好的做一下功課。希望能把這些複雜的東西,盡可能地用簡單的方式,讓大家能理解。

病名的演變歷史

最早出現的名稱是「精神官能症」(neurotic disorder),原意是強調心理因素在這類疾病上的重要性,但是因為定義分歧以及漸漸地被污名化,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以及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上,已不見「精神官能症」一詞。

後來採用了psychosomatic disorder,強調情緒〈心理〉影響身體〈生理〉,翻譯成「心身症」是比較符合原意,但後來「身心症」較為常用,著眼在兩者可以相互影響。這兩種名稱泛指心理、生理會互相影響的疾病。

但是很不幸,只要牽涉到「心理」,就很容易被污名化,會被認為是「瘋子」,所以很快的,「心身症」、「身心症」又不太被民眾接受。由於,身心症種類非常多,大部分呈現在自律神經系統支配的生理機能上,漸漸地,醫生發現,如果講「自律神經失調」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能讓病患有意願接受治療,所以現在聽到的幾乎都是「自律神經失調」。

心身症的發展過程

我們可以把因果關係想像成這樣
長期情緒、壓力問題(心理)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生理)
長期自律神經失調(生理)可能會往三個方向發展

  1. 生理表現:全身上下各處的症狀都變多、加重
  2. 生理表現:症狀集中在特定身體系統
  3. 心理表現:心理狀態逐漸出現某種特徵

這也是為什麼在我的文章中,一再強調「處理壓力的重要」,因為這才是你生病的源頭,而壓力種類「不限於」經濟壓力、家庭壓力、考試壓力、個性壓力,還包括生活作息紊亂、飲食刺激、過勞等等都是壓力的一種,只要對你身體或心理上造成負荷問題的事情,就都是壓力。詳情可以參考「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

請特別注意:上述三種表現並不是只會出現一種,你可能同時會有心理表現以及生理表現。

🔔全方位掌握自律神經失調康復資訊,歡迎參考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

 

以下來解說三個發展方向所形成的疾病會有什麼樣的症狀,大家可以觀察自己,看醫生的時候記得把該講的都講一講,讓醫生能下正確的判斷。

心身症的生理表現

心身症種類很多,大部分是表現在自律神經所支配的器官上,廣泛的症狀可以參考「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而下面這些疾病,本質上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只是症狀集中表現在特定系統上。

  • 心臟血管系統:冠狀動脈疾病、原發性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血管性頭痛、偏頭痛等
  • 呼吸系統:常見過敏性鼻炎、氣喘、過度換氣徵候群等
  • 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食道迴流、嘔吐、腸胃道躁激症等
  • 泌尿生殖系統:頻尿、與月經週期有關的症狀,如經痛、經前症候群等
  • 免疫系統:降低免疫功能,易生大大小小的毛病
  • 皮膚系統:異位性皮膚炎、搔癢症、過敏
  • 肌肉骨骼系統:下背痛、肌肉緊張性頭痛
  • 內分泌系統:低血糖症、糖尿病、甲狀腺問題、腦下垂體機能不足等

心身症的心理表現

以下這些疾病,是傳統上「精神官能症」的分類,當你長期自律神經失調,就有可能發展成這些有特定症狀的疾病。以下我將這三年多來,跟將近六百位讀者交流中比較常見到的種類提出來說明。我盡量白話講,希望大家看得懂。

焦慮症

首先要來解釋焦慮症,主要情緒是焦慮不安,但是焦慮症是個統稱,依據焦慮的東西不同而有下列分類

  1. 泛慮症:大部分時間都感到焦慮,且持續至少六個月以上,且對特定處境有不切實際的憂慮,且有肌肉緊張、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症狀
  2. 恐慌症:恐慌發作時出現心跳加速、暈眩、無力、窒息等症狀,持續幾分鐘,在60分鐘內恢復正常,所有症狀消失,並且不斷憂慮可能會有更多的發作。
  3. 恐懼症:對特定的活動、物體或情境有一種持續而不合理的恐懼。
  4. 強迫症:這是指即使你努力去壓抑,但仍然反覆或持續浮現的想法、衝動,為了舒緩這些不適感,而去執行不合理、過度的重複性行為。

體表症

體表症跟焦慮症很像,患者的主要情緒也是焦慮,只是他焦慮的對象集中在身體上。可能是因為太在意身體或是比較神經質、悲觀的個性,又或是生病可以得到特定對象的關注,也可能是生病可以逃避挫折、責任、壓力。

  1. 身體症:長期覺得某些特定部位不舒服,但那些器官並沒有生病。
  2. 轉化症:心理上的問題轉化為身體特定症狀,例如手或腳癱瘓、身體某部位麻痺、視力、聽力喪失、咽喉炎或無法說話。
  3. 慮病症:經常擔心自己罹患重病,終日惶恐不安,到處看醫生。

情感症-憂鬱症

正常人在生活中難免有情緒起伏,例如失業、失去親人等打擊,會造成情緒低落。然而真正的憂鬱症並不是這種常見的情緒低落,不然人人都有憂鬱症了。要達到「憂鬱症」的診斷,有特定的標準。

憂鬱症判定標準(一個基本原則、五種症狀)

  1. 基本原則:在近期缺乏具體生活事故的情況下,情緒低潮連續維持半個月以上
  2. 症狀-喪失生活情趣: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3. 症狀-自我價值感喪失:自怨自艾,或有強烈的罪疚感
  4. 症狀-情緒激動不安:睡眠失常、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無法安心工作
  5. 症狀-身心疲憊:喪失活力
  6. 症狀-時常想到死亡並有自殺的念頭

情感症-躁鬱症

躁鬱症又稱兩極性異常,擁有上述憂鬱症的五種症狀,同時也有躁狂症的特徵。患者的症狀會在這兩個極端中擺盪,每個極端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然後突然轉向另一端。

躁狂的症狀:情緒興奮、精力充沛、睡眠少、整日忙碌不停,愛說話且言詞誇大、愛管閒事,干涉別人、支配別人,有攻擊傾向、口出狂言、不負責任。

結語

以上說明,希望能讓大家都有比較清楚的概念,看醫生時,就能夠注意到是不是有醫生需要知道的細節,讓醫生能有精準的診斷。雖說都跟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但自律神經失調的類型眾多,治療方向都不太一樣,並不是一種藥治所有的自律神經失調類型,所以醫生還是必須有準確的判斷,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你覺得芳喵的文章和私訊能提供幫助,願意協助網站永續營運造福更多人,以及讓芳喵能有時間在私訊中照顧讀者,歡迎打賞芳喵,打賞芳喵有很多方式,你可以用優惠價購買你需要的東西順便無痛贊助芳喵,或是直接小額贊助芳喵,不管你選擇哪一種方式,芳喵都感謝你^_^
前往打賞芳喵:https://fangcat.com/reward/

我個人臉書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資訊,所以請不要加我個人臉書。若是不想漏接最新文章、活動、溫馨提醒或想跟我私訊,你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

參考資料

分享本文
芳喵

芳喵

初衷只是紀錄與分享,默默地寫著
突然發現,寫作、分享、解惑,仍然是我最熱愛的事
曾經放棄了這些
竟由生病帶領我回到這條路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