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我明明是自律神經失調,為什麼要吃抗憂鬱藥物?

我明明是自律神經失調,為什麼要吃抗憂鬱藥物?

我的醫生告訴我,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有五種方式。在這五種治療方式中,幾乎用的都是抗憂鬱藥物。頗多病友曾跟我提起他們心中的障礙,覺得自己不是得憂鬱症,為什麼要吃抗憂鬱藥物,很排斥這樣的治療,卻導致康復的願望實現時間變得遙遙無期。

會有這樣的心理障礙,當然跟憂鬱症被污名化有關,一般人會認為憂鬱症就是腦子有病,神經病!都是自己多想、負面、不努力調整心態造成的。因此正確認知憂鬱症的成因,可以稍稍清除一點點的心理障礙。關於憂鬱症的成因,可以參考:「董氏基金會:引發憂鬱症的原因」與「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憂鬱症的成因」、「精神官能症朋友的學習手冊」。

接下來很重要的,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會使用抗憂鬱藥物來治療自律神經失調。以下資訊來自於鶯歌養心診所施養賢醫師。

一種藥物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施醫生之前曾跟我提過,人在生病不舒服的時候,腦子都很不好使,容易產生「視野窄化」的現象,只會聚焦在自己的不舒服,不太能聯想其他的事情,也不太能清楚地思考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病友在質疑為什麼治療自律神經失調要用抗憂鬱藥物時,完全忘了過去曾在新聞上看過,避孕藥可以拿來治療青春痘的這件事。詳情可以參考「避孕藥治療青春痘?談青春痘的荷爾蒙治療」。

又或是,「威而鋼」其實本來是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卻被拿來治療陽痿。又例如抗憂鬱藥物「美舒鬱」也被拿來治療陽痿。詳情可以參考「國內醫界發現美舒鬱可治陽萎」。

而我最近罹患了三叉神經痛,醫生開的藥物是炎達益,藥袋上的臨床用途是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拿來治療三叉神經痛,效果也很好。

之所以一種藥物可以治療多種疾病,是因為某些病症看起來症狀很不同,但是其中的機轉有相同的部分。所以抗憂鬱藥物拿來治療自律神經失調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全方位掌握自律神經失調康復資訊,歡迎參考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

憂鬱症與自律神經失調使用同一類藥物治療的原因

在生理因素上,憂鬱症的成因之一是:當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失去平衡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較低,容易導致情緒或個性改變,出現憂鬱情緒,甚至是憂鬱症。而自律神經失調的生理因素也是與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較低有關。這樣比較就能看出為什麼可以共用藥物了吧!

另外,施醫生提到,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用核磁共振去檢查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中有焦慮現象的人,以及憂鬱症患者,這兩者的大腦,在儀器檢測中亮起來的區域是同一個地方。這可作為兩者可以共用同一類藥物的佐證,證明這兩種病症在生理部分相同性很高。這項研究,我沒有在網路上找到資料,或許是醫生訂閱的醫學期刊中的資訊。

自律神經失調治療時不要被迷思或標籤綁架

人類很喜歡把「因為無知,所以恐懼」的各種人事物給污名化,貼上一個很糟的標籤。因此長久以來,「精神科」必須改名為「身心科」,「精神分裂症」必須改名為「思覺失調症」,但是,這五年來,芳喵接觸大約兩千位讀者(私訊、網站留言、粉絲團留言等等),發現即使改名也仍然沒有什麼改變,許多人們仍然會因為這些污名化的迷思而抗拒吃藥、看醫生,連走進身心科診所都有很大的障礙。

前一段時間,名主持人鄭弘儀也坦承自己罹患焦慮症,一直很抗拒吃藥治療,後來實在太嚴重才克服心理障礙去治療,終於能康復。

※延伸閱讀:鄭弘儀罹患焦慮症新聞

我想,許多去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病人一定不會拿著藥袋質疑醫生「你為何拿退化性關節炎的藥來治療我的三叉神經痛」,那為何你這麼介意醫生拿憂鬱症的藥物來治療你的自律神經失調

被自己的迷思綁架,導致不能獲得妥善的治療,白白地讓病情惡化,白白地多痛苦很長的時間,值得嗎?一定要像鄭弘儀那樣拖到嚴重得撐不下去了,才願意克服心理障礙嗎?希望大家都能快快放下這些不必要的迷思、標籤,讓自己接受穩定的治療,早日恢復健康唷!

如果你覺得芳喵的文章和私訊能提供幫助,願意協助網站永續營運造福更多人,以及讓芳喵能有時間在私訊中照顧讀者,歡迎打賞芳喵,打賞芳喵有很多方式,你可以用優惠價購買你需要的東西順便無痛贊助芳喵,或是直接小額贊助芳喵,不管你選擇哪一種方式,芳喵都感謝你^_^
前往打賞芳喵:https://fangcat.com/reward/

我個人臉書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資訊,所以請不要加我個人臉書。若是不想漏接最新文章、活動、溫馨提醒或想跟我私訊,你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

分享本文
芳喵

芳喵

初衷只是紀錄與分享,默默地寫著
突然發現,寫作、分享、解惑,仍然是我最熱愛的事
曾經放棄了這些
竟由生病帶領我回到這條路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