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喵這些年來的觀察發現,經常有自律神經失調已經康復的讀者,一遇到生活中的意外、變動就容易復發,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文章裡以及我的書裡都一再提醒大家,打造自己專屬的壓力應對策略很重要。《人生故事專案》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在面對人生變動時,能夠不焦慮,不要壓垮自己的健康,學習如何掌握這些變動,並順勢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轉變。
《人生故事專案》225則人生故事揭露的重要事實
作者布魯斯・費勒蒐集了二百二十五則人生故事,受訪者涵蓋各個年齡層、背景與社會階層,遍佈五十州。這些故事呈現了許多你難以想像的人生經驗:失去雙腿、丟了工作、沒了家園、改變宗教信仰、轉換生涯跑道、改變性別、成功戒癮、離婚、退出邪教,還有許多人經歷了希望、再生、復原的尋常轉變過程。
受訪者的職業包括:水電工、空服員、禮儀師、牧師、農民、船員、麵包師傅、建築師、學校老師、演員、小說家、釀酒師、警官、卡車司機、美髮師、遊戲設計師、保險經紀人、議員、部落客、音樂家、消防員、YouTuber、歌曲創作者、電台製作人、醫生……等等,各行各業都有。
完成訪談後,作者發現了一個重要事實:近幾年,各種擾亂人生的事件出現的頻率急速增加。以前人們總是認為,從青春期到老年只會擁有一份工作、一段關係、一種信念、一個家、一副身體、一種性向,但是現在這種期望徹底落伍。這就是非線性人生的本質,它會對我們的日常決策造成重大影響。
作者團隊分析了這些擾亂人生的事件,最後歸納出五十二種型態,也就是引發衝突、動盪或壓力的五十二種來源,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一個人在成年之後大約會遭遇三十六次干擾事件,平均十二到十八個月就會遭遇一次。作者稱之為「人生地震」,因為它們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破壞。
作者認為,人生地震之所以發生可能是自願的,也可能是被迫的。但是順利度過人生地震造成的轉變,只能是自願的。我們要願意使用這些技能。
作者從大量人生故事中發現一套明確、詳細的技巧。一開始作者認為每個人在應付個人生活、工作、精神生活的危機時,做法會很不一樣。每次轉變都有獨特的遊戲規則。但是他錯了,採訪後他發現相似之處其實遠比他以為的還要多,而且大家採行的技巧也非常一致。
書中這套技巧就是我很建議讀者學習的部分。蠻多讀者都認為自己的困擾非常獨特,獨特到覺得自己想不出應對的方法,別人也不會想出來的,除非事情自己變好,否則他是無能為力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應對壓力事件,其實是有一些通用、有效的方法的,只要從中挑選出自己喜歡的、擅長用的方法,就能順利處理壓力事件,而不需要把自己給搞到病倒。
接下來我就挑選書中幾個精彩段落來分享,或許這樣大家會比較容易感受到這本書能帶來的幫助。
重新用不同的看待方式來面對人生轉折
“ 為什麼我們在談論人生轉折時,堅持把它們看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必須咬緊牙關、硬著頭皮、拼盡全力應對的悲慘磨難?既然人生充滿了各種曲折劇情,為什麼不花一點時間學習如何掌控它們?”
我常說「自律神經失調是個來逼我們修煉的疾病」,要修煉的功課之一就是學會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你所遇到的事情。以自律神經失調來舉例,不同的看待方式能帶來兩種層面不同的結果。
無能為力還是有力量處理?
如果你將自律神經失調看待成一個倒楣透頂、天外飛來橫禍的東西,你就會把自己變成無能為力的受害者,你把扭轉境況的力量都丟出去了,那麼可想而知,你是不會願意改變自己、採取有效行動的。
但如果把自律神經失調看成一個自己疏於照顧身心的必然結果呢?原因在自己,那改變的力量也就在自己手裡,再把身心照顧好就行了,不是嗎?
焦慮不安還是懷抱希望?
前面所述的兩種看待自律神經失調的角度,你可以想像一下,當你覺得是悲慘的磨難時,你的心情如何?想必很焦慮不安、沮喪、絕望,甚至是憤恨。當你覺得只是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的時候呢?現在開始照顧好就會慢慢好的,是不是會覺得比較安心、放鬆、有希望?後者的情緒才是有利於自律神經恢復健康的唷!
所以在這兩個層面上,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很明顯都會影響到我們能不能順利度過健康危機。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同一個道理。
我們不可能期望或是設法讓它們不存在。我們必須接受它們、為它們命名、標記它們、講出它們,最終將它們轉化成不可或缺的新燃料,重新建構我們的人生故事。
在芳喵讀者交流區中,有些讀者願意講出他們在康復過程中的轉變,他們就是在重新建構他們關於生病這件事的人生故事,不再是悲慘痛苦的生病歷程,而是他們做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得到了什麼讓他們欣喜的結果,可以感覺到,他們自己也覺得很勵志。我自己在寫書時也是這樣的感覺。
博客來購買:《人生故事專案:我們如何與生命中的意外動盪共舞》
克莉絲蒂的人生故事-賽翁失馬,焉知非福
克莉絲蒂在上中學時學壞,蹺課、鬼混,並且懷孕了,於是她與孩子的爸結婚,兩人都休學,八年內兩人生了三個小孩。就在他們生活才剛剛開始好過時,丈夫生病,欠下了一大筆醫藥費。
接著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她帶女兒去圖書館參加活動,她順便就看起書來,雖然因為沒有完成學業而有一半的內容都看不懂,但她看出興趣來了,開始持續地看書,慢慢看完書架上所有的經典名著。然後她找到了她和丈夫一直在尋找的答案,她要重拾小時候十分厭惡的教育。
我一直哭一直哭。我到底在做什麼?我現在是全職媽媽。好不容易熬到第一堂心理學結束,我心想,我完全聽不懂這個人說什麼。那些坐在我身邊的十八歲孩子一定都聽得懂,因為他們不停地搖頭晃腦、抄寫筆記。我回到車上,忍不住哭了出來。你瘋了。你是中學輟學生。你不夠聰明。
但是她哭過後立即下車去上第二堂課,就這麼堅持下去。雖然克莉絲蒂的生活已經滿載:不僅要照顧三個小孩、生病的丈夫,還要排練芭蕾舞、參加棒球賽,但是她精準安排好日常生活的所有行程。她會用不同顏色的筆在日誌上寫下每件事,還製作了一大疊學習字卡。
克莉絲蒂在四年內取得呼吸治療學士學位,接著花了六年取得了成人教育博士學位。她成功達成此前無法想像的成就,原本的她只有高中同等學歷證明,現在卻取得了博士學位。她說,那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
雖然我的人生亂了套,但是如果我按部就班,就不會遇到我先生,不會生下我的小孩,或是擁有我熱愛的人生。我可能會在街角吸毒,或是在哪個地方煎漢堡,一事無成。
她認為找到自身的人生道路很重要,而她那發展順序顛倒過來的人生就是絕佳的證明。
這個故事,我覺得有幾個重點,同時也是許多讀者跟克莉絲蒂想法相反時,會造成焦慮的來源。
- 人生並不會因為沒有完成學業、沒有按照劇本走就全毀。
- 人生有很多的意外,但會不會變成悲慘的結果,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 真心想做一件事,不論生活有多滿載,自身條件有多缺乏,總會找到辦法的,但若不想做,就會去找一堆理由,而不是找辦法。
- 賽翁失馬,焉知非福。負向的人會說,若是我沒有那些人生意外,我會更好,正向的人會如克莉絲蒂所說,若不是這些意外,我可能不會有現在這麼好。
對未知的恐懼 小於 對已知的恐懼
布萊恩・魏契捨棄在倫敦的物理學教職,專心投入 YouTube 喜劇樂團。「我寧可帶著恐懼、冒著失敗的風險過生活,也不要為了追求安穩,事後感到後悔」。莉莎・盧多維奇放棄廣告業務高階主管的工作,轉型為催眠師。「比起離開,我更害怕留下來」。
這是書中教導的其中一個降低焦慮的技巧。我們只需要讓內心對未來的恐懼程度低於對當下的恐懼,就能夠不再害怕未來會怎樣。換句話說,把關注未來的眼光收回到當下來,聚焦在當下讓我們恐懼、難受的事物,就能產生出勇氣與動力,改變現狀。
比如,我當初是受夠了餐飲業,想要舒舒服服、吹著冷氣、用自己的步調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變成全職部落客的。收入不穩定?我專注在當下實在厭惡每天都油膩膩的,放大這個感覺到難以忍受,收入的問題,就沒那麼可怕了。
不要拒絕轉變,意外動盪不一定是壞事
與創造力有關的故事都有一個共通主題:許多新奇想法或新發明,都誕生於動盪或劇變時刻。適用於社會整體的原則,同樣適用於個人。當我們的人生受到破壞時,就會激發出創新想法。我在訪談時也發現,有時候這些脆弱的新生枝枒會長成新的自我。
轉變期雖然充滿了騷亂與不安,但同時也能產生正面的淨化作用,激發豐富的創造力。新一代的科學家教導我們:混亂不是噪音,而是信號;失序不是錯誤,而是設計要素。如果我們將轉變期視為異常,就有錯失機會的風險。但是如果我們將它們視為機會,或許就能敞開心扉接受。
轉變不可能消失,如果想要從中獲益,關鍵就在於:不要拒絕改變。當可怕的事情發生,請不要閉上你的眼睛;正是在這個時候,英雄會出現。
在本書中,作者在不同的章節都一再用不同的解釋角度來說明「意外動盪不一定是壞事,不要拒絕改變」,我想這是因為,他歸納統整了兩百多則人生故事中的模式與技巧,都可以用來幫助人們面對意外、動盪、混亂,但都必須要我們先願意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這些「人生地震」,才會好好地去使用這些技巧,最終達到讓我們不會焦慮、順利轉型蛻變的目的。
結語:明智地挑選你該磨的劍
現在這個時代雖然變化快速,意外多多,但同時,現在也是最資源豐富的年代,各種援助管道也都建立得相當齊全,學會《人生故事專案》的技巧與觀念,當遇到「人生地震」時,再搭配上認真去尋找資源、援助管道,其實要安然度過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既然有辦法解決,就不需要焦慮、恐慌。
有句話說「十年磨一劍」,過往都是在說磨練某一種特定的職場技能,但在如今的年代,我認為,我們該磨的這一劍,應該是調適身心、面對事情的技巧,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能冷靜下來處理事情,就能在這時代高品質地存活。
博客來購買:《人生故事專案:我們如何與生命中的意外動盪共舞》
如果你覺得芳喵的文章和私訊能提供幫助,願意協助網站永續營運造福更多人,以及讓芳喵能有時間在私訊中照顧讀者,歡迎打賞芳喵,打賞芳喵有很多方式,你可以用優惠價購買你需要的東西順便無痛贊助芳喵,或是直接小額贊助芳喵,不管你選擇哪一種方式,芳喵都感謝你^_^
前往打賞芳喵:https://fangcat.com/reward/
我個人臉書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資訊,所以請不要加我個人臉書。若是不想漏接最新文章、活動、溫馨提醒或想跟我私訊,你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
- Line私訊點這裡加入芳喵好友:跟芳喵一對一私訊。(請不要Line和臉書都私訊,重複私訊會浪費我的時間,使得其他讀者被延後回覆,若是被我發現重複留言,我會延後回覆你的私訊唷!)
- Line社群點這裡加入芳喵隨筆:本社群屬於佈告欄,禁止發言,這樣大家才能接收「最新文章」、「讀者康復快報」、「聚會資訊」、「溫馨提醒」等等。
- 點這裡加入芳喵隨筆臉書粉絲團:請點選追蹤→接收通知→搶先看,這樣你才會看到新訊息唷!可一對一私訊。(請不要Line和臉書都私訊,重複私訊會浪費我的時間,使得其他讀者被延後回覆,若是被我發現重複留言,我會延後回覆你的私訊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