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壓力管理
自律神經失調,關於這個疾病,醫生說了治療只能幫助你七成(詳見:自律神經治療Q&A),三成要靠自己,例如睡眠、運動、飲食、舒壓等(詳見:自律神經-日常維護)。另外很重要的,也常常是自律神經失調的最大病因—壓力,必須好好處理。
在心理諮商的「理情行為治療學派」中提到,事件本身是中性的,並無好壞之分,經由我們的信念對事件做出解釋之後,才會產生情緒和行為,可見信念,也就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想法,決定了我們如何要求自己、要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要不要譴責自己,要不要為別人的人生負責等等。這一系列的決定,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正面壓力或負面壓力。當負面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超過了我們自律神經系統可以負荷的範圍,就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壓力與信念息息相關,我一直是傾向「解決壓力源」勝過「舒壓」的,有點像打仗,擒賊先擒王,砍掉了那個源頭,自然就永絕後患,有沒有舒壓就不是那麼重要了。而解決壓力源就是要靠改變信念。
這個專題,分享我自己改變的過程,還有一些我本來就持有的觀念,我的這些看法與經驗,或許能啟發你找到自己的壓力源、找到你需要改變的地方,搬掉那個老是傷害你自律神經的東西,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康復之後,也不容易再復發。
「情緒勒索」系列
「清理人生」系列
「一週一修煉」系列
- [一週一修煉]請允許自己休息
- [一週一修煉]自律神經失調,急著好起來,是要付出代價的
- [一週一修煉]接受自己的脆弱
- [一週一修煉]喜歡一鼓作氣、挑戰極限,自律神經警告我:你是活膩了是吧!
- [一週一修煉]自己該負責的事情,藥物無法代勞
- [一週一修煉]解決內心衝突
「生病時壓力處理」系列
- 自律神經失調,可以是個禮物,也可以是個厄運,由你決定!
- 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最好不要用「抗病」、「克服」之類的概念去看待你的身體狀態
- 擔憂伴侶離去—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最大的心理壓力之一
- 「自律神經失調」是種能讓你學會「愛自己」的疾病
- 自律神經失調患者被迫面對的家庭壓力課題
- 病情反覆時,讓自己好過的方法—心理素質強化
- 「挑戰極限」與「適可而止」的拉鋸戰
- 養寵物,對自律神經失調的人來說是雙面刃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