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什麼奇怪的人生觀,那麼,很正常的,人類天生就會想追求幸福快樂。但人們往往覺得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被一堆覺得必須做的事情給綑綁得動彈不得。《放意人生》這本書挑戰你對「事情不可更動」的堅持,給你一個可以自由調整應用的模版去將人生變得有樂趣,並且闡釋樂趣對人生的影響,而沒有樂趣對人有什麼壞處。
你可以改變面對人生的態度
芳喵最近加入了一個社群,主題雖然是一人公司,但對成員們的稱呼是「玩家」,我們對於事業、生活的態度都是玩樂,把人生各個層面變好玩是我們所追求的。
我們這些人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才能用這種態度面對人生嗎?並不是,我們只是一群白手起家的普通人,不用很有錢,也能把人生過得很有趣,然後再用有樂趣的方式去賺更多的錢。我們透過學習、找方法、有開放和願意嘗試的心態,一點一點把人生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放意人生》這本書就是我學習的其中一部份。
《放意人生》的作者麥克・魯克是美國正向心理學家,他以前把追求幸福快樂弄得太過目標化,反而落入了自己製造的陷阱,越是努力,卻越不快樂。因為幸福快樂往往不是在你達成某個目標後就能得到的,而是你在生活裡創造很多個可以享受樂趣的「當下」,哪怕你今天只有一兩個小時創造了樂趣,都能讓你一整天的感受很不一樣。
「享受樂趣」是一種需要訓練的技巧
「我所說的找樂趣並不是你人生處境的反映,而是一種行動導向,可由你控制且幾乎可以隨時隨地實踐。它對身心有益,因為與其擔心人生裡沒有的東西,倒不如關心有什麼能讓你即時得樂。」
「享受樂趣是加強幸福感受的直接神經途徑 —— 然而,就像我找到它的過程一樣,享受樂趣也是需要訓練才能習得的技巧,至少對那些只會嚴肅看待人生的成人來說是如此的,而孩子自然就會玩樂。」
作者所說的,其實就是「先有玩樂的人生態度,再學習怎麼樣把原本嚴肅痛苦的人生轉換成玩樂」。在芳喵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學到一種觀念,在本書中也有提到,心態分成兩種:「固著心態」和「成長心態」。你有什麼心態,就會影響你接下來採取的行為和決策。
「固著心態」的人,認為事情都不能改變,所以不會去學習,不會去找方法改變。「成長心態」的人,認為這世界上一定還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即使是跟自己同樣處境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生活感受,甚至有不同的人生走向,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如果去學習他們的方法,是不是就能讓自己有改變呢?
因此,這兩種不同心態的人,就會活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至少,每天的情緒與感受會差異很大。
博客來購買:《放意人生》(使用此購買連結,價格不變,芳喵可以獲得少少幾元分潤,以維持網站運作)
讓人生少一點痛苦活動
作者建議大家檢視行事曆,將你一天安排的工作、生活事務中的每個項目,經過審視評估,放進四個象限裡,愉悅的活動、精彩的活動、痛苦的活動、放鬆的活動。我們要增加一點愉悅的活動、精彩的活動,減少一點痛苦的活動。
「當然,我們無法避免痛苦象限裡的每件事。但當人們套用 Play 模式檢視行程時,總是訝異,其實有很多活動只要『不要做就可以了』——只因為他們從未用批判性眼光評估過自己的生活習慣。」
「我非常在意別人對我做了什麼,卻從來沒想過我對他們做了什麼,而且要控制那些綁住我的電子郵件數量,能做到的只有我而不是別人。所以,在寫信之前我開始問自己:這次的溝通真的有必要嗎?答案多半是否定的。我也訂出一套回信原則:我不回應文中只有『你覺得呢?』這幾個字的轉寄郵件。」
在這邊我想點出一件事,要用「成長心態」去看書中的舉例,而不要用「固著心態」去看。「固著心態」的人看到書中舉例的反應大約會是,我的電子郵件都很重要啊!我的衣服都要燙啊!那些都不適用於我!
看一本書,是要學他的方法和觀念,而不是直接套用他的舉例。也不會因為他的舉例不能完全合用,就等於那套方法無用。
舉例來說,我看到書中這個概念,我想到的是,以前,我的家裡都被我老妹笑稱是樣品屋,整齊清潔到讓她覺得很拘束,好像不能弄亂弄髒任何一個地方。這表示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整理、布置、打掃家裡。但這是「必要」的嗎?這有帶給我「愉悅」嗎?其實,這樣的習性帶給我的反而是壓力,我會很注意不要弄亂、弄髒,不然還要再整理、打掃。
現在我把標準放低,只要好好收納、大致上整齊,不要太髒亂就行了,這樣我就能省下很多時間精力去做「真正能帶給我愉悅」的活動,平常也不怕把家裡弄髒弄亂了。所以,關於作者對電子郵件的處理新方法,實際上就是我們要對於自己在做的事情,煉化出最有價值的作法,不要浪費時間在價值不高的部份。請記住「你的時間很寶貴!」。
Play 模式說穿了,就只是將活動替換,因為你能擁有的時間,一天只有24小時,無法製造多出來的時間,那就只有將「與目標不符的活動」、「痛苦的活動」、「沒有必要的活動」,替換成「能帶來愉悅或精彩的活動」。
工作上的樂趣習慣
《放意人生》是本很全面的書,我挑選這個部份來分享,一方面是呼應我在第一段所說的,另一方面,工作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痛苦的來源,同時,也是最多人認為「不可改變」的,只能認命忍耐的。
「正如人們長期以來所認為的,樂趣並不會分散我們對工作的注意力,反而幫助我們完成工作。科學支持這個觀點:日常享受有助於我們實現長期目標;有趣的事讓困難的事變得更容易。」
「一項針對學業成績和唸書時間的研究顯示,將有趣元素結合學習行為,可以提高高中生對學業的堅持。研究也顯示,大家往往低估短期獎勵的力量 —— 即使我們從事某項活動的動機是會獲得延遲獎勵,而即時獎勵往往更能鼓勵我們。」
「1970年代,心理學家唐納德・麥金農做了開創性研究,他想知道各領域被認為是有創造力的成功人士,是否具備某些先天特質,例如高智商,而讓這些人與眾不同。結果,那並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他發現這些成功人士已經發展出一種『運作方式』讓他們把工作當作玩樂。」
三種方法喚醒你在工作中的樂趣習慣:
- 問自己,今天我要如何在工作上獲得更多的樂趣?能將什麼有趣的事情跟工作中的某個部份綁在一起?
- 暫停工作,比如午休時間或短暫休息十分鐘時,我能做什麼讓自己感覺這段時間是有自主權的?從工作中短暫抽離並刻意休閒。
- 需要時,請跟著我一起念:熱情和樂趣並不在於我所做的事,而在於我如何做。
第三點,讓我想起一個故事,有一個教堂在建造過程中請了很多工匠。A 工匠做得要死不活的樣子,看起來就是個苦差事,麻木地重複機械式的動作。B 工匠卻是精神奕奕,投入且專注地做著手上的工作,彷彿在做一件藝術品,他也的確認為這個教堂會是他的傑作,他做的這部份就是藝術品。這兩人,做的工作一模一樣,但誰的工作過程比較愉快?比較有成就感?誰的身心狀態比較好?
結語:不必成為富翁也能立即享受樂趣
痛苦僵化的腦袋是想不出什麼能讓人生翻轉的好點子的,先讓自己玩樂起來,放鬆的腦袋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好點子,像滾雪球一樣,越有樂趣就越能想到讓自己更有樂趣、過得更好的辦法,工作、生活皆是如此,不必成為富翁就能開始享受樂趣,換句話說,在成為富翁的路上也能享受樂趣。
《放意人生》這本書裡有相當多的科學實證來打破我們那些僵化、讓自己陷在痛苦活動和工作中的想法,還有許多方法讓我們一點一點把人生變有趣。如果可以,我真想直接把那些東西都放到大家的腦袋裡,讓大家快點開始享受樂趣,但,現實是,我只能建議大家認真閱讀,能幫助自己的,永遠都是自己呀!
博客來購買:《放意人生》(使用此購買連結,價格不變,芳喵可以獲得少少幾元分潤,以維持網站運作)
如果你覺得芳喵的文章和私訊能提供幫助,願意協助網站永續營運造福更多人,以及讓芳喵能有時間在私訊中照顧讀者,歡迎打賞芳喵,打賞芳喵有很多方式,你可以用優惠價購買你需要的東西順便無痛贊助芳喵,或是直接小額贊助芳喵,不管你選擇哪一種方式,芳喵都感謝你^_^
前往打賞芳喵:https://fangcat.com/reward/
我個人臉書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資訊,所以請不要加我個人臉書。若是不想漏接最新文章、活動、溫馨提醒或想跟我私訊,你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
- Line私訊點這裡加入芳喵好友:跟芳喵一對一私訊。(請不要Line和臉書都私訊,重複私訊會浪費我的時間,使得其他讀者被延後回覆,若是被我發現重複留言,我會延後回覆你的私訊唷!)
- Line社群點這裡加入芳喵隨筆:本社群屬於佈告欄,禁止發言,這樣大家才能接收「最新文章」、「讀者康復快報」、「聚會資訊」、「溫馨提醒」等等。
- 點這裡加入芳喵隨筆臉書粉絲團:請點選追蹤→接收通知→搶先看,這樣你才會看到新訊息唷!可一對一私訊。(請不要Line和臉書都私訊,重複私訊會浪費我的時間,使得其他讀者被延後回覆,若是被我發現重複留言,我會延後回覆你的私訊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