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來自精神病的國度》讀後感

雖然這本書的書名是《來自精神病的國度:躁鬱症患者的23篇真心話,陪你緩緩游出疾病與傷痛的孤島》,但內容不僅止於「躁鬱症」,還包括了「憂鬱症」、「強迫症」、「思覺失調症」、「邊緣型人格」等精神病,在許多部分也與「自律神經失調」這一類身心疾病有共通點,再加上芳喵的讀者中不乏各類精神病患者,因此,此書讀來不時點頭如搗蒜,不時心有戚戚焉。今天就挑一部分書中內容來談談感想。

有病識感才能帶領自己走出疾病

「若是你已經意識到,自己不立即採取應變措施就會導致病況惡化,那麼無論躁症再怎麼掙扎,或是在你耳邊甜言蜜語,都得把耳朵捂住,想盡辦法把自己送進醫院。為了預防日後發生意外,提早切斷躁症的退路,這是有病識感的患者才會做出的行為,也就是說,病識感能夠守護病人免於各種不幸。」

精神病、身心疾病患者經常都有同樣的問題,按照作者的定義就是「沒有病識感」。由於人們習慣給精神病患、身心疾病患者貼上「瘋子」的標籤,當自己生了這些病的時候,不管是有意識還是下意識都很容易先否定自己生病,當無法忽視症狀的存在後,好不容易承認自己生病了,卻一直逃避就醫。因為,自己把這些人當瘋子,怎麼可以讓自己也加入他們成為瘋子呢?

芳喵經常看到讀者會出現這樣的想法,「過一陣子自己會好吧?」、「不吃藥也行吧!」、「還沒有到很不舒服的程度,再看看好了!」、「我改掉壞習慣應該就會好了!」,諸如此類的想法,不勝枚舉,總之,都是想逃避吃藥治療。不少人事後懊悔,跟我說,「芳喵,你要跟讀者宣導,不舒服就要馬上就醫,不要拖到像我一樣,病情惡化變得很嚴重、很複雜,治療難度都提高了,也白白痛苦很久」。我是很努力宣導了,但,要跨過心裡的障礙,還是要靠病人自己能想通。

需要勇氣的「病出櫃」

這是韓國精神病患借用同志的用語,因為病患不知道該怎麼去說明自己的「精神病」,只好借用情境類似的用詞。

「我已經厭倦了任何時候都必須隱瞞、說謊或者辯解,那些構成我這個人的所有一切」。

自律神經失調在這一點上也同樣有苦難言,所以我相當能夠理解。讀者們經常遇到的就是家人朋友無法理解自己所生的病,常常會有一些讓他們難以承受的話語。所以要能坦然地告訴別人「我生XX病了」,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十足的心理準備,等著面對接下來對方的反應。

「你在裝病吧?」、「無病呻吟」、「你就是想太多了」、「出去運動啊(實際上動不了)、「你一定是沒有出門去工作才生病的(那所有的家庭主婦都該生同樣的病了吧!)」、「你現在不出門,以後都出不了門(現在是因為生病才出不了門的,以後健康了自然能出門)」、「有醫生說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你沒病為什麼不去工作?米蟲?」各式各樣讓人無言的話,患者有苦說不出,不知怎樣才能讓對方瞭解的情況下,乾脆從一開始就假裝沒病或說謊找別的理由解釋自己的不舒服,有時真的忍不住會辯解,但情緒就會不斷地升高。

自律神經失調患者都如此處境艱難,更何況是精神病患者,污名化太嚴重,要把病名說出口是何等困難的事情,真的跟同志出櫃差不多等級。

🔔全方位掌握自律神經失調康復資訊,歡迎參考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

 

病患的世界慢慢變小

「隨著病情發作,原本習以為常的事變得愈來愈困難,與人們見面與外出的次數都急劇降低,然而改變的可不只有人際關係,一開始還可以去任何地方,但讓自己覺得舒服的空間慢慢減少,能安心搭乘的交通工具也變少了,如果到了連外出都不願意時,那就只能待在家裡,如果無法起床,那就只能躺在床上,最終對自己身體的感覺也逐漸消失,甚至連照顧自己的手段、方法及需求也都不復存在。」

芳喵當年病得下不了床,出不了門,終日只能躺在床上,瞪著四四方方的天花板,看著小小窗外那被大樓擋住後剩下的一點點天空,正是書裡描述的處境。我曾經寫了一篇「渺小的願望一一實現」,說的就是這些健康的人覺得跟喝水一樣簡單的事情,但對當時病得很嚴重的我而言,卻是那樣的遙不可及。

尤其是病情惡化開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人生一點一滴的消逝,今天失去了在餐廳與家人輕鬆聚餐的能力,下週失去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勇氣,下個月連下樓買個早餐都變得需要掙扎一兩個小時,而且還經常掙扎完卻仍然沒有走出去,最終,只能躺在床上呻吟翻滾度日,無法照顧自己,洗澡?算了,髒就髒吧!

世界上真有開心藥嗎?

「藥物並不是一瞬間就能解決所有苦惱、認同感、關係以及矛盾等的魔法工具。當然也不會因為吃了藥就立刻變得幸福。」

「抗憂鬱藥並不是帶領我們走向幸福的神秘物質。如果要用非常簡單的話來解釋藥物機轉,它可說是一種幫助大腦神經傳導物質達到平衡的東西,並不會因為多吃一點就讓心情變得愉快。」

上面這兩段話,讓我會心一笑。許多自律神經失調患者都會出現一種想法「我沒有憂鬱呀!我不需要這種吃了會心情好、會開心的藥」。會有這種想法,大多是相信了網路上那些似是而非的謠言,「憂鬱症只是想太多、心情不好」,順著這種思路,那抗憂鬱藥就是吃了會心情好的藥,另一種謠言就是某些自稱是患者的人,不知道腦袋裡在想什麼,在網路上宣傳「抗憂鬱藥就是吃了會很開心的藥,跟毒品一樣,會上癮」,坦白說,我還真沒見過憂鬱症讀者或自律神經失調讀者吃了抗憂鬱藥物之後就「好開心」的。

大多數時候,讀者們都是跟我抱怨,為什麼情緒這麼低落,一直無法開心起來,我是不是得憂鬱症了。我都會回答「沒有誰生病、承受病痛還好開心的,你要是一直很開心,那我真的要擔心你的心理狀態是不是出問題了」。

而憂鬱症讀者看待抗憂鬱藥物也的確會抱持書裡說的,以為吃了藥就會心情好起來,就不會想負面的事情,但,抗憂鬱藥物不是這麼運作的,不是立即見效,長時間起作用後,也不負責讓你心情好起來,只是讓你的大腦運作恢復正常,能夠正常的擁有喜怒哀樂。

打斷思緒與病情間的惡性循環

「如果原本就是一個『想很多的人』,那麼在進入憂鬱症狀態後,就會變成對很小的事情也會出現敏感反應,對於微不足道的資訊也會產生無限想法。對於已經沉沒於病態當中、想法嚴重扭曲的人們來說,憂鬱症甚至提供了他們一個更加寬敞的空間,讓他們扭曲的想法可以在這空間裡恣意發揮,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憂鬱症經常併發自律神經失調,所以芳喵的讀者中也有許多憂鬱症患者,上面那段話,我真的太有感了。憂鬱症會有這樣的現象,自律神經失調也會,有些是一連串的負面想法,有些是高度焦慮的想法。比如,讀者中有些人每天或照三餐量心跳、血壓、血糖,然後不斷對著起起伏伏的心跳、血壓、血糖猜測,一定都是因為藥物的關係,找到理由不吃藥了。其實,這三項的數字,在健康人的身上,也一樣是起起伏伏的,因為它們本來就不是固定的東西呀!會隨著一天當中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行為、不同的情緒而有變化。

這種行為會演變成一個惡性循環,因為扭曲、焦慮的想法而有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行為得到的數字再扭曲解讀,然後就搞得自己更焦慮、更緊張、更負面、更絕望,這些情緒又再度回頭影響病情,使病情惡化,病情惡化後,負面、焦慮更加嚴重。

「如果想打斷這些接連不斷的負面思考,就必須採取強硬手段。轉移注意力不僅僅有助於擺脫負面想法,也很適合拿來當作處於憂鬱症狀態時消磨時間的方法。」

我通常也是這樣建議讀者的,要打破惡性循環,一定要先阻止自己被這些想法牽著走,不要縱容自己沉溺在這些想法中,只要意識到、發現到自己在想這些事情,就立即打斷自己,然後去找一件能讓你轉移注意力的事情,追劇是目前讀者們公認最好用的方法,書中作者是建議集中精神觀察周圍的環境,你不妨試試,哪些事情最能讓你轉移注意力,停止糾結在那些負面的、焦慮的思考。

《來自精神病的國度》:病患生存手冊

精神疾病、身心疾病一直都是個一般人不太瞭解也不想瞭解的領域,總之那就是「腦袋有病的領域」,與我無關。也就是這樣的想法,當家人生了這些病,很多人的反應就是「否認」家人生了這些病,甚至阻止家人去精神科就醫。當自己生了這些病,很多人第一時間的反應也是「否認」,常常有讀者在我根本還沒提到心理狀態的時候,就不斷反覆地跟我強調「我的心理很正常,沒有問題,醫生也說我沒有問題」,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行為,恰恰好讓我覺得你的心理狀態不是很好,至少有一個需要處理的障礙,這個障礙會妨礙你就醫、吃藥、改變自己、處理創傷或壓力。

我在網站的文章裡、與讀者的私訊裡,幾乎大部分的工作都在破除迷思、拆除標籤、破解心理障礙、釐清誤解、就醫指導、藥物說明、生活指導等等,《來自精神病的國度》的作者也在做同樣的事情,許多部分都跟我平常宣導的內容一樣,而書中是針對「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邊緣型人格」、「思覺失調症」、「自殺」的深入探討,在「就醫」、「藥物」、「生活」、「職場」、「學校」、「父母」等各個層面也都有詳盡的說明,堪稱「精神病患生存手冊」。

不論你現在是健康的人,還是精神病、身心疾病的患者,我都很鼓勵你看一看這本書,了解各種不同疾病的人在生病時的內心世界,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標籤。尤其現在是快速變動、高壓生活的時代,加上疫情的關係,自律神經失調的人越來越多,當自律神經狀況不好的時候,若遇到高壓、創傷,很容易引出「憂鬱症」、「強迫症」等等精神病,很難說誰會是下一個。

放下誤解、消除歧視,這樣當自己的周圍出現這些疾病的患者,或是自己成為患者之一時,能夠對自己、對他人都不造成傷害,甚至提供幫助,讓愛在我們之間流傳,讓彼此多一些理解、寬容。

博客來購買:來自精神病的國度:躁鬱症患者的23篇真心話,陪你緩緩游出疾病與傷痛的孤島

如果你覺得芳喵的文章和私訊能提供幫助,願意協助網站永續營運造福更多人,以及讓芳喵能有時間在私訊中照顧讀者,歡迎打賞芳喵,打賞芳喵有很多方式,你可以用優惠價購買你需要的東西順便無痛贊助芳喵,或是直接小額贊助芳喵,不管你選擇哪一種方式,芳喵都感謝你^_^
前往打賞芳喵:https://fangcat.com/reward/

我個人臉書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資訊,所以請不要加我個人臉書。若是不想漏接最新文章、活動、溫馨提醒或想跟我私訊,你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

  • Line私訊點這裡加入芳喵好友:跟芳喵一對一私訊。(請不要Line和臉書都私訊,重複私訊會浪費我的時間,使得其他讀者被延後回覆,若是被我發現重複留言,我會延後回覆你的私訊唷!)
  • Line社群點這裡加入芳喵隨筆:本社群屬於佈告欄,禁止發言,這樣大家才能接收「最新文章」、「讀者康復快報」、「聚會資訊」、「溫馨提醒」等等。
  • 點這裡加入芳喵隨筆臉書粉絲團:請點選追蹤→接收通知→搶先看,這樣你才會看到新訊息唷!可一對一私訊。(請不要Line和臉書都私訊,重複私訊會浪費我的時間,使得其他讀者被延後回覆,若是被我發現重複留言,我會延後回覆你的私訊唷!)
分享本文
芳喵

芳喵

初衷只是紀錄與分享,默默地寫著
突然發現,寫作、分享、解惑,仍然是我最熱愛的事
曾經放棄了這些
竟由生病帶領我回到這條路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