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是一個跟我們情緒息息相關的疾病,尤其是失調後,情緒會直接反應在症狀上,並且深深地主導著我們康復的進度,例如,讀者會跟我說,剛剛跟家人吵了一架,吵到一半,症狀就已經都上來了,吵完架,怒氣難消,身體又難過,快爆炸了。所以,如何處理好情緒,是我們最重要的功課之一。這本「情緒寄生」我想可以成為我們的必讀教科書之一,為什麼要讀呢?跟芳喵聊一聊不就好了嗎?
防衛心態遮住了你的眼睛
首先,芳喵不會分身術,大家都拿我當做心理諮商用,我會連睡覺時間都沒有。另外一點,自律神經失調的讀者們經常在私訊中說出自己的故事,家庭、工作、人際關係,大部份時候,或許是因為我的成長歷程,也許是我的天賦,又或許是我唸過心理諮商的關係,我能一眼看出問題所在,但卻不能說出口。
因為人通常會下意識築起一道防禦牆,「否認」會是第一個反應,能承認的人不多。所以,我認為,「情緒寄生」這樣一本書,非常適合自律神經失調的人看,自己看,自己思考,自己覺察,比較不會因為防禦心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比如,有的人明明心裡最深的感受是孤單,所以才會在臉書上以洗版的方式,不斷發動態,芝麻蒜皮的小事像是每一餐吃什麼都要發一則動態,但若是你跟他說,「你似乎空虛寂寞覺得冷,應該多交點朋友,或是去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做」,他可能第一個反應就會是「哪有,我過得超自由,想幹嘛就幹嘛」,接下來幾天他都會不斷強調這個論點,「沒有人比他更無憂無慮」。
所以,看看「情緒寄生」,避免別人講會聽不進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書中描述的,讓情緒淹沒了理性,製造了問題,製造了自己不想要的結果,該如何轉變情緒,轉變關係,轉變心態。
博客來購買: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使用本連結與你平常購書的價錢一樣,還可以順便無痛贊助芳喵幾塊錢)
情緒寄生是什麼?
作者多年的臨床諮商工作讓他發現,在覺察力開啟的早期,我們的關注焦點很容易放在「為何他要這麼對待我」的執著上,最後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或是更無力的關係糾葛中,他將這種心理機制,統一命名為「情緒寄生」的現象。這個現象產生後,我們便很容易忽略「我為何讓他這麼對待我」的思考。
其實換句話說,白話講,就是我們非常容易「把責任往外推」,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只要緊抓著「都是他這樣待我,我才怎樣怎樣」,我們就不需要「負起責任,做出改變」。於是我們就把這樣的情緒寄生在別人身上,或是被別人這樣把情緒寄生在我們身上。
🔔全方位掌握自律神經失調康復資訊,歡迎參考「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
「我為何讓他這麼對待我」是一句非常有力的話語,這代表,「我可以拒絕、不理睬別人無理的對待」,只是「拒絕」常常是我們很難提起勇氣去做的事。芳喵練習這件事也花了很多的時間,不斷練習,如今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我不想要就是不想要,我不想做就是不想做,我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需要找理由」。
以下我挑書中一個我曾有過的情緒效應來介紹這本書,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買書來看唷!
退化效應
退化效應說的是「與現實不符的內在心理年齡」。這是退化到早年時期的情緒狀態,目的是要重新建立尚未穩定的心理安全感。白話說,如果一個人在生命早年階段,曾經被家庭、被環境給無情地撕碎,不知不覺長成一個充滿委屈、憤怒、活得不開心的人,那麼就需要花一段時間,讓心裡的內在小孩長大。
書中的故事是一對夫妻,妻子因為小時候媽媽極端的情緒,時而嚴厲懲罰,時而親暱撫摸,這樣的陰影形成一股內在的焦慮感。長大後,每當她感到焦慮時,就會從溫柔的小女人變成張牙舞爪的母老虎。
先生採取心疼她的態度,冷靜地說:「鬧一鬧,如果心情比較好了,我還在這裡,沒有走掉」。在他眼裡,太太只是個沒有長大的小孩而已,在他這樣的陪伴下,太太的情緒越來越穩定。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的童年在諮商老師的眼裡、勵馨志工的耳裡,是個受到精神與肢體暴力的受虐兒。雖然當時我理解父母那扭曲的愛,長大後能理解他們也不懂得做父母,只是把他們對世界的恐懼與悲觀轉化成極端嚴格控制的教育方式。
但是,當我高中決定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半工半讀,切斷跟他們的所有聯繫後,我內心的創傷並沒有馬上平撫,看到書中的例子,我發現,離家後的那些年,我的退化效應非常明顯。
當時,我的身邊充滿了男性朋友,個個都對我關懷備至,寵著我,讓我得到了在家裡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溫暖寵愛。理論上,我應該會是個開心小公主的模樣,可愛溫柔。但是,事實卻是,我把心裡的憤怒都發洩在他們身上,我脾氣火爆,霸道無理,頤指氣使,任性妄為。現在想想,當年的樣子應該是個失控的3歲小孩。
感謝身邊的眾多男性朋友,當真就這麼寵著我,任由我鬧脾氣,我要幹嘛都可以,一年一年過去,大約六七年左右吧,可能我的憤怒被大家的愛護給平撫了,也或是終於發洩完了,又或是我不斷反思童年的經歷,開始讓理性浮上檯面,總之,我總算脾氣和緩下來了。現在我最常聽到別人給我的評語是「超理性」,其實有時候聽到這樣的評語會想笑,你們要是認識以前的我,就不會這麼說了,連我老妹都說她很怕以前的我,太火爆了。
結語
你也可以像我這樣,看著「情緒寄生」書中的描述與故事,看看是不是有似曾相似的感覺,哪些是你現在正在經歷的故事呢?看看書中給的建議,你也有機會轉變你的情緒模式。要記得,「你的情緒越平穩,你越開心,你的自律神經就好得越快」。有需要的人也可以看看「情緒勒索」系列。
博客來購買: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使用本連結與你平常購書的價錢一樣,還可以順便無痛贊助芳喵幾塊錢)
如果你覺得芳喵的文章和私訊能提供幫助,願意協助網站永續營運造福更多人,以及讓芳喵能有時間在私訊中照顧讀者,歡迎打賞芳喵,打賞芳喵有很多方式,你可以用優惠價購買你需要的東西順便無痛贊助芳喵,或是直接小額贊助芳喵,不管你選擇哪一種方式,芳喵都感謝你^_^
前往打賞芳喵:https://fangcat.com/reward/
我個人臉書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資訊,所以請不要加我個人臉書。若是不想漏接最新文章、活動、溫馨提醒或想跟我私訊,你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
- Line私訊點這裡加入芳喵好友:跟芳喵一對一私訊。(請不要Line和臉書都私訊,重複私訊會浪費我的時間,使得其他讀者被延後回覆,若是被我發現重複留言,我會延後回覆你的私訊唷!)
- Line社群點這裡加入芳喵隨筆:本社群屬於佈告欄,禁止發言,這樣大家才能接收「最新文章」、「讀者康復快報」、「聚會資訊」、「溫馨提醒」等等。
- 點這裡加入芳喵隨筆臉書粉絲團:請點選追蹤→接收通知→搶先看,這樣你才會看到新訊息唷!可一對一私訊。(請不要Line和臉書都私訊,重複私訊會浪費我的時間,使得其他讀者被延後回覆,若是被我發現重複留言,我會延後回覆你的私訊唷!)